《出師表》是諸葛亮寫給劉備的一篇表文,談論了當時蜀漢的局勢。它也表達了對先帝劉備和後主劉禪的感情。我們將解析語翻譯、注釋、詞義、文體、動機、主旨等。這對於準備文憑試的同學很有幫助。
《出師表》展現了諸葛亮的遊說才華和智慧。他對國家命運充滿關懷,也思考了君臣之道。通過深入的分析,能感受到他的誠心。(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)。這篇文章也是DSE中文科的重要範文。考試常以此文出題。所以,學生應該深讀原文、理解詞義、作者情感,并掌握寫作技巧。
GETUTOR提供專業的《出師表》教學服務。這會幫助同學提升文言文的閱讀和寫作技能,助其取得優異成績。快來 getutor.com.hk/findtutor 尋找您的私人補習老師吧!
重點速覽
- 《出師表》是議論抒情文,論述蜀漢時局,抒發對先帝後主之情
- 文中指出益州疲弊、存亡危急,勸諫後主聽納忠言、任用賢臣
- 諸葛亮以理服人,以情動人,游說之術淋漓盡致
- 諸葛亮自述創業艱辛,表達報效蜀漢、北伐中原之決心
- 通過正反論證、比喻象徵等手法,深化主題,引人深思
- DSE考試重點:閱讀理解、寫作題材、文言字詞、修辭手法等
出師表原文及語譯
《出師表》是諸葛亮給劉禪的文書,表達了他對先帝劉備的忠誠。也提出了幾點對蜀漢國家未來的看法和建議。全文有七個段落,每段都有深刻的意義。接下來,我們逐段說明《出師表》的內容,幫你更好地理解這封書信。
第一段原文及語譯
先帝創業未半,便夭折。天下已分為三,益州危在旦夕;正是存亡之秋。但宮中侍衛不懈,外諸忠士懸命。想報先帝的知遇之恩,於陛下處外。
勸陛下開明聽政,以德光先帝,振起志士之心。不要誤聽小人之言,壅塞忠臣的進諫之路。
語譯:先帝創建江山,未完成一半便辭世。現在天下已分三,益州處境危險,正面對生死存亡。然宮中侍衛盡心守護,外的忠臣滿腔熱忱。他們想以忠誠報答先帝對他們的信任,也期望能對新主有所貢獻。
他們認為陛下應多讚美先帝,以振興國家;不應被部分不真誠之人所誤,阻礙正直諫言。
第二段原文及語譯
宮中府中,應合為一,貴賤賞罰,不應有異。如有行不義者及為忠善者,當適符法,以保陛下明心正治;內外法度不宜不同也。
語譯:宮中和政府應當一體,對待大小事必須公平。對於行事不義或者忠心善良的人,應依法處置,以維護陛下的清明政治。不能因人而異法。
第三段原文及語譯
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,都是忠賢之士,先帝深加器重。我認為應事事諮問他們,然後實施,必能豐補不足,廣泛裨益。
第四段原文及語譯
將軍向寵,精悍有道。曉熟軍事,昔日曾試用,先帝認為他「有用」。我主張遇事應多征求他的意見,這樣必能使陣地安可,層次分明。
語譯:將軍向寵有體面、精明能幹,對軍事了如指掌。早年經試用證實,先帝認為他很有才能。我認為辦理軍中事務,應慎聽向寵之言。他的建議必然使兵眾和睦,各司其職。
第五段原文及語譯
親賢遠小,是西漢興旺之道;愛小惡賢,是東漢滅亡的原因。先帝討論此事時,每每感歎桓、靈之作,深受痛心。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等,皆為忠實之人,願陛下重用他們,如此漢室必可再興。
語譯:與賢臣親近,遠離小人,這是西漢興盛的關鍵;反之,親小人棄賢臣,導致東漢滅亡。先帝平時也經常提起此事,對桓、靈的錯誤政策深感痛心。這些忠臣為國捐軀,心願陛下珍重他們,這樣漢室復興指日可待。
第六段原文及語譯
我是南陽的普通人,過去只希望平安生活,不圖名利。先帝不輕視我,反而願意三次親自來問我對時事的看法。當時我銘感極深,遂在先帝意下,努力辦好政事。半路受困,橫聽命令,至今已有二十一年。
語譯:我出身平民,來自南陽,以前只想平平安安,未嘗抱負富貴。先帝重用我,尊重我對國事的意見,三次親臨問政。當時心懷感激,為先帝遺願努力工作。遭遇挫折,卻按命前行,這二十一年間歷盡風雲。
第七段原文及語譯
先帝對我寄予厚望,臨終時將國家命運託付於我。自此,我日夜操勞,生怕失職而悔恨。五月時,我渡瀘水,進入絕域。現在兵馬已備,應北伐中原,以了先帝遺志。
語譯:先帝欣賞我慎重性情,臨終前把大事交給我處理。我就此負起責任,夜以繼日辛勞。為免負先帝太多希望,我五月勇渡瀘水,進入無人之境。今日我們兵威已震,所向披靡,正應率三軍北伐。大家加強努力,攆走敵寇,恢復漢室,回歸洛陽。這是我對先帝的交代,也是對陛下的忠誠。
我願帶兵北上,討伐叛逆,重振漢室。若此舉不果,請陛下檢視我過失,向先帝道歉。我或能提一二善政,責責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人不進言。陛下應該自為主,多聽忠良之言,審讀遺詔。我要離開了,記掛在心,肝腸寸斷,無以為辭。
通過讀《出師表》原文,我們深入了解了諸葛亮北伐前的信念和做法。他忠於劉備,立志匡扶蜀漢;對賢臣抱期望,期盼後主真心接納忠言,實現先帝心願。全文充滿對國家危機和對未來的憂慮,以及忠誠的心意,讓人深受觸動。
出師表文言文字詞分析
《出師表》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意思,充滿了文言文的詞彙。我們通過仔細分析,能更好地了解作者諸葛亮的寫作技巧和思想。以下我們將重點介紹一些字句,並解釋他們的意思。
未半翻成現代話是「還沒到一半」,談到先帝劉備的事業沒有完成就去世了。
中道的原意是路途的中間。這裡用來形容事情達到一半。劉備過世前進展到一半,讓人感到非常遺憾。
崩殂說明帝王去世的意思。用在劉備身上,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哀悼。
誠的真義是真實不虛。這裡的引申意義是「懇切」、「由心而發」。展現諸葛亮說話的真摯態度。
宜指應該、應當。經常用來提出建議或勸告。比如「宜勵精圖治」,意在勸助主動去治理國家。
此外,《出師表》裡還有不少通假字的用法。通假字是通過別的字來表達原字的意思。比方:
- 「咨」也可以用「諮」,意思是請教、詢問。
- 「攸」通「所」,表示什麼、那個。
- 「阙」通「缺」,指缺失、不足。
通過語譯和翻譯,我們能更清楚地了解這些古代語詞的現代含義。舉例,把「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」翻譯成「從那時到現在,已經有21年了」。這裡的「有」等於「又」,強調了時間的流逝。
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
諸葛亮引用許多古訓和名言。這些都是為了教導君主,要以君子之德來治理國家。他的學問廣博,這在文章裡反復體現。
通過分析《出師表》的重點字句,我們更深刻了解作者的用字用句之道。這不僅有助於掌握文章的主旨,還能啟迪我們寫作和欣賞文言文。
《出師表》文體分析
《出師表》是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一篇表文。這篇文章非常嚴正,內容嚴謹有條理。它向後主表達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誠和責擔。
表的特點及作用
「表」是古代一種對上級表示意見的文字形式。《出師表》非常典型,它包含:
- 嚴謹的格式:
- 內容豐富:
- 謹慎選字:
- 融合情理:
這篇表向後主解釋諸葛亮出師北伐的原因。它同時勸後主明智的做決定,任用有才幹的人。所以,這篇表在當時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表文特點 | 《出師表》體現 |
---|---|
格式嚴謹 | 按照朝廷公文格式,包括稱呼、正文、署名等 |
內容翔實 | 詳細分析時局、問題和對策,條理清晰,論證充分 |
語言慎重 | 辭藻典雅,用詞謹慎得體,忠君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|
情理兼備 | 陳述利弊的同時,也飽含對先帝的感念和對社稷的憂慮 |
諸葛亮的寫作動機
諸葛亮寫作《出師表》有幾個目的:
- 他希望後主學習先帝的做法,多聽聽不同的意見,避免國家重蹈覆轍。他這樣做,是為了幫助後主明智統治。
- 這篇表向後主和整個中國宣告重要信息,宣示出師北伐的原因。這有助於團結人心。
- 藉此,諸葛亮也提醒自己要效忠先帝,努力幫助後主實現夢想。這也是他對先帝的承諾。
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於草廬之中,諮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《出師表》的寫作動機是很多層的。它反映了諸葛亮對國家和人民的愛,也顯示了他的忠誠。
出師表主旨概括
《出師表》是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一封信。他寫作主要是說服後主聽取忠告,並完成重振漢室的偉大使命。這篇文章充滿了對時局的深入分析和建議。
諸葛亮一開始回顧了先帝六世之功的光輝歷程。他展現了對先帝的敬重。然後,他描述了蜀漢危機四伏的形勢。這個時候,蜀漢王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在文字裡,諸葛亮極力勸誡後主採納良策。這包括:廣開言路,虛心接受忠告;嚴肅處理賞罰,彰顯公平;精選賢才,以才幹用人。這些勸告對於振興國家非常關鍵。
夫議行危而見可,然後守之以出師表之謂也。
諸葛亮還舉東漢亡國為警。他說必須小心那些破壞政治的佞臣。他多次強調:「亡國之主,必以斯道」。這表露了他深切的國家愛護之情。
《出師表》意義重大,旨在教誨。這篇文章表達了諸葛亮對國家的無限忠愛。他的忠誠和理想充滿了全文的情感。諸葛亮這位忠臣的形象被生動地描繪在這篇文章中。
陸游說:”出師真名世”。這句話代表了《出師表》的偉大。文章有著深遠的影響力,令它成為千古不朽的政論傑作。
主旨要點 | 體現章句 |
---|---|
勸後主聽取忠言 | 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,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 |
完成興復漢室大業 | 臣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至於成敗利鈍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 |
表達對先帝的敬重 |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。 |
分析當前危機 | 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,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,蓋追先帝之殊遇,欲報之於陛下也。 |
臣子忠心不二 | 誠宜開張聖聽,以光先帝遺德,恢弘志士之氣。 |
在這里,我們看到《出師表》的寫作目的。它呼籲勇進,由忠於君主和國家開始。文章明晰又感人,主旨高尚而深奧。這篇名作深深影響著後人,反映了作者的忠誠與夢想。
出師表段落大意
- 第一段概述了諸葛亮寫這篇表的目的和背景。這段話奠定了全文的基調。
- 第二至四段說明了道義、人才、以及歷史的重要性,提到開誠佈公、任人唯賢的道理。這幾段是文章的主軸,論證了重要的觀點。
- 第五段扭轉了文章的方向,諸葛亮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志向。他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一份無憾的決心。
- 在第六段,諸葛亮勸說後主要審慎考慮,謙卑接受建議。這展現了他滿懷期望地對後主的關懷。
- 第七段再次強調忠誠和決心,他表示願以自己親身承擔重任。這結束了全文,表達了最深的願望。
研究每段內容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全文的背景和作者寫作目的。每段都有獨特的主題,互相呼應,構築了文章的完整架構。掌握《出師表》段落的核心,有助於讀者深刻領悟這部古文的精髓之處。
孔明用《出師表》這篇文章展現了他治國的智慧和對國家的忠誠。每句話都寶貴,值得仔細品味。
理解《出師表》各段摘要對內容和特色的認知至關重要。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為治國的重要參考,啟發後人。
段落 | 重點內容 | 中心意思 |
---|---|---|
第一段 | 寫作背景和目的 | 總起全文,奠定基調 |
第二至四段 | 從道義、人事、歷史角度勸諫 | 開誠佈公,任用賢能 |
第五段 | 追敘報恩圖報經歷和志向 | 表達忠誠和決心 |
第六段 | 請後主明察治國得失 | 虛心納諫 |
第七段 | 重申忠心,表決心,許國 | 推向高潮 |
誰是表中所說的「小人」?
《出師表》裡常提到「小人」一詞,值得我們思考。從文中可以了解,「小人」指那些讓君王被蒙騙或討好的奸佞。諸葛亮看見東漢王朝垮臺,就提醒要主公千萬別再信任這些奸佞。
東漢時期政府敗壞,充斥奸佞,忠心人卻不被重用,國家混亂不堪。諸葛亮知道這個歷史教訓,親自提醒國家領袖。他說當時的統治者常犯一大錯,就是忽視了忠臣,卻迎上門養奸佞。對於那些破壞國家的奸佞,諸葛亮非常憎惡。他認為領導人一定要提高警覺,保護好國家和人民。
夫亡國之主,皆為小人所蔽,言不能入於耳,況於心乎?
正如諸葛亮所說,奸佞的花言巧語很容易迷惑國家的領袖。這導致了忠臣失寵,奸臣卻能在朝廷中得勢,最後,這樣的局面害了國家。《出師表》通過委婉的方式明白地揭示了「小人」的危險。這也顯示了諸葛亮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愛。
- 西漢初年,漢高祖「引賢者以輔之」,國家蒸蒸日上
- 東漢後期,「小人」把持朝政,忠賢去位,天下大亂
另一方面,「小人」也泛指一切不肖人等。諸葛亮警告後主不單要提防朝廷中的奸佞,也要當心社會上的不良份子。他認為只有遠離這些「小人」,接近真心良善的人,才能不再重蹈東漢的覆轍,保家衛國。
親近的對象 | 疏遠的對象 | 朝代 | 國運 |
---|---|---|---|
賢臣 | 小人 | 西漢 | 興盛 |
小人 | 賢臣 | 東漢 | 衰亡 |
總體來說,諸葛亮在《出師表》中,透過對「小人」的剖析,展現了非凡的政治智慧。作為當時的賢相,他用智慧為君主指點迷津,希望幫助國家克服難關。但見主公猶豫不決,諸葛亮內心焦慮。我們讀者也從中深深感受到他對國家未來的憂慮和期望。
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運用的游說技巧
《出師表》是諸葛亮臨出征前寫給劉禪的文章。目的是敦促他向忠言聽從,從而完成興復漢室的目標。諸葛亮運用了高超的游說技巧,試圖說服劉禪北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。
說之以理
諸葛亮從君臣大義、社稷安危、歷史借鑑等方面來辯證。他多次提到”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”,強調每個臣子都應當為國盡力。同時,他點出蜀漢正處於危機,後主需要承擔責任。
動之以情
諸葛亮還動人之處在於感情層面。他多次描寫先帝的殊遇,懷念以前的情誼。這些深情描述打動了很多人。
透過自己的經歷,諸葛亮表現出對國家和先帝的忠誠。這同時也提醒了劉禪,應該承先帝遺志,完成未完成的大業。他最後為北伐表達了強烈的意志和決心。
游說技巧 | 具體表現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說之以理 | 從君臣大義、社稷安危、歷史借鑑等角度論證 | 論證北伐的正當性和必要性,使人心服口服 |
動之以情 | 追憶先帝恩情,表達報恩決心;自我激勵,抒發忠誠之心 | 打動人心,感召後主承先志,完成大業 |
總之,諸葛亮融合了理性和感性這两方面。他的文章充滿邏輯與深切的情感。這顯示他豐富的學識和過人的辯證才能。在北伐的呼籲中,他展現了愛國和憐憫的高尚品質,輝映著千秋。
向上位者進諫的措辭與語調
《出師表》是諸葛亮向君主進諫的好範例。他使用自謙之詞展示自己的尊敬。諸葛亮很聰明,他寫出的建議既委婉有禮,亦能勸說君主。這樣的做法表現出諸葛亮的忠誠和謙虛。
夫議者,所以通意思也;忠諫者,所以感深明也。若以為可呵而不入,可忽而不察,則與嘉言善道絕矣。故直言不隱,聖主之所取也。
諸葛亮直言指出,君臣之間應有真心相待。作為臣子,應該坦誠忠告君主。唯有這樣,君主才能選擇正確。這段話說明他進諫的決心,展現了他的堅強態度。
- 出師表中,諸葛亮運用謙遜有禮的措辭,展現對君主的尊崇
- 談及君主過失時,諸葛亮多用委婉之法,顯示出忠謹敬慎的態度
- 出師表語調真摯恳切,進言得體而又鋒芒畢露,彰顯諸葛亮的聰慧才智與寬廣胸懷
- 通過巧妙運用措辭與語氣,諸葛亮增強了進諫的說服力,展現高超文學修養
出師表措辭特點 | 例證 | 效果 |
---|---|---|
自謙 | 「愚以為」「臣本布衣」 | 展現對君主的尊崇 |
委婉 | 設問、比喻、勸勉等 | 顯示忠謹敬慎的態度 |
誠懇 | 進言婉轉有禮而又鋒芒畢露 | 彰顯聰慧才智與胸懷 |
直率 | 「故直言不隱,聖主之所取也」 | 增強進諫的說服力 |
《出師表》展示了諸葛亮的特質和能力。他以精巧的措辭誠心進諫,體現了他的忠勇和智慧。這篇奇特的進諫文描寫出諸葛亮精神使命。他表現了不畏強權的態度,追隨所信的轉折。
諸葛亮自述淡泊志向(第六段)的作用
《出師表》第六段非常關鍵。諸葛亮說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志向。他表達了淡泊名利和全心全意的品質。
他坦言自己從前只是平常人,過著簡單生活。如果不是劉備三次來找他,他可能會躲開戰亂。但他為了回報先帝的信任,放棄了安逸,全力助力,幾十年如一日。
這些話展現了他對劉備的忠心。同時,也讓劉備展現了他看人的眼力。一方有所獲,一方無私幫助。
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於草廬之中,諮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後值傾覆,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,爾來二十有一年矣。
通過這段故事,諸葛亮展現出自己的淡泊和劉備的眼光。這串起自己的過去和劉備的政績。這種寫作選擇,讓文章更有說服力,也為後面的故事起了鋪墊。
看起來,諸葛亮只是在述說他的故事。但他的字句帶著深深的情感和政治智慧。這讓人思考很多事情。
人物 | 事件 | 時間 | 意義 |
---|---|---|---|
諸葛亮 | 輔佐劉備,整理國政 | 蜀漢章武三年(223年) | 展現忠心,不求名利 |
諸葛亮 | 上表後主,勸戒要廣開言路 | 建興五年(227年) | 體現擔當,勸諫君主 |
諸葛亮 | 北伐曹魏前上表劉禪 | 建興五年(227年) | 請命出師,實現遺願 |
結論,《出師表》中的第六段非常重要。諸葛亮用自己的故事說明純樸和劉備的明智。這樣的文筆不僅豐富了故事,也讓人更深入的理解。
出師表寫作手法分析
諸葛亮的《出師表》運用了許多高明的寫作技巧。他的立論、辯證和修辭,在文學方面表現出色。探究這些技巧能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這個古典名著的核心。
正反對比論證
諸葛亮善於運用正反對比。他用東漢後期負面形象,強調其衰敗原因。同時,他以西漢初年的正面形象為對比誇獎。這樣對立的論證,強力支持了文章的主旨。
理情交融
《出師表》情感充沛,展現了作者的深情。諸葛亮在進行理性分析時,常帶有激情。比如勸後主慎做,他寫下自己的內心感受。這樣的寫作方式使文章更具感染力。
直抒胸臆
文章中也有直接表達情感的部分。在文章末尾,諸葛亮坦承自己的內心。他說明自己夙夜忧慮。這樣誠實、真實的描寫,表現出作者的真誠。
駢散結合的語言風格
諸葛亮的語言以古樸質樸朴和華麗雍容同時著稱。他時而選用平行句,頗有力量。有時則選擇普通語句,而藏玄機。這樣巧妙的語言運用,為全文增添了色彩。
寫作手法 | 具體運用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正反論證(對比論證) | 以東漢后期為反面教材,西漢初年為正面榜樣 | 鮮明對比,支撐中心思想 |
理情並茂 | 理性分析中摻入真摯感人的情感流露 | 增強文章感染力 |
直接抒情 | 坦言內心忠誠、憂慮與自責 | 表現對先帝的感恩和對後主的赤誠 |
駢散結合的語言風格 | 排比句式與散文化鋪陳並用 | 增添文采,豐富語言表現力 |
總括來說,《出師表》展現了諸葛亮卓越的文學造詣。詩人巧妙運用了多種手法,如對比論證、理情結合、直抒情感,使作品感人深入。他深情回憶先帝,對後主忠心真挚,這種情感連結貫穿全文,真情動人。
出師表語調分析
接著,諸葛亮說到國家危機和建議,非常小心選詞。這展現了他老成持重的語氣卻又真誠。
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先帝在時,每與臣論此事,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、靈也。
諸葛亮引用漢朝故事勸誡後主。他寫出先帝和他談論的情景,旨在教導後主正確的执政。
另外,當談到北伐、報效國家時,他的語氣變得積極、充滿憧憬。諸葛亮在表達對國家的忠誠時非常熱情。
最後,文章提到諸葛亮臨別時的心情。他隱約表達了不捨和離愁,這種語調充滿感染力。
出師表段落 | 主要語氣/語調 | 感情特點 |
---|---|---|
開篇(先帝創業未竟) | 沈鬱悲壯 | 哀悼傷感 |
勸諫後主聽諫 | 委婉懇切、謹慎有禮 | 忠心耿耿、憂國憂民 |
表達北伐宏願 | 昂揚奮進、慷慨激昂 | 報國熱忱、堅定信念 |
臨別贈言 | 低回婉轉、纏綿不捨 | 依依惜別、複雜心緒 |
總之,《出師表》通過靈活運用語氣和語調的變化,展現了諸葛亮不同的情感。全文充滿了真誠、忠誠,並且風格兼容並蓄。
出師表修辭手法
諸葛亮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,讓《出師表》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。他正反論的對比法讓文章生動。文章中,他引用東漢末年的教材對照西漢初年的榜樣。這幫助論述北伐的必要性。
同時,亮善用邏輯和情感。他從大義、安危、歷史教訓等角度說服讀者。他還真誠地表達對忠君愛國的愛。這種說法打動人心,使文章充滿力量。
諸葛亮還使用了借喻、對偶、層遞等修辭格。例如,他用「革、鞅、始、呂」來指奸臣。他以「漁父、樵夫、鍾離、綰絡草」自比布衣,文采十足,意義深刻。文章的語言有著深厚的文學底蘊,質樸且美麗。
總的來說,《出師表》展現了諸葛亮多方面的語言技巧。他運用正反論證、層遞表達、比擬和情理交融的方法。文章的結構既嚴謹又深刻,說服力十足。這篇文章被視為議論文的經典。
考試中也會考查主題、論證方法、抒情技巧和修辭手法。同學們應多加練習,深入分析這篇經典之作。如果需要中文科學習幫助,GETUTOR 平台可提供免費中文補習老師。
出師表 工作紙
1. 解釋以下詞語的意思:(4分)
a) 臣本布衣: _______
b) 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: _______
2. 將以下句子譯成白話文:(4分)
“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”
3. 文中諸葛亮提到了哪些先帝(劉備)的遺願?(4分)
4. 解釋”託孤寄命”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作用。(3分)
5. 文章中提到”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之臣”,這句話反映了什麼?(3分)
6. 諸葛亮如何評價自己?為什麼他要這樣評價?(4分)
7. 將以下句子譯成現代漢語:(4分)
“若無興德之言,則責攸之、禕、允等之慢慢。”
8. 簡述本文的主旨,並分析諸葛亮如何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忠誠和期望。(4分)
FAQ
《出師表》原文有多少段落?每段大意是什麼?
《出師表》共有七個段落。第一段提到先帝創業半途而廢,天下三分,益州昏迷。第二段勸諫後主謙虛,廣大先帝缺少的美德。
第三段希望後主用幾位忠臣。第四段以漢朝興衰告戒,勸後主親賢遠小。
第五段諸葛亮陳述志向,誓師中原。第六段建議後主明辯是非,虛心接納建議。
第七段再次闡述對先主後主的忠誠,籲請慎重北伐。
《出師表》屬於什麼文體?有何作用和特點?
《出師表》是一篇「表」,用於向君主述職的正式文件。文章結構清晰,措詞嚴謹。諸葛亮透過這篇作品表達對國家和君主的忠誠,並勸導後主聽取忠言。
諸葛亮在《出師表》中自述半生經歷有何作用?
在第六段,諸葛亮述說自己平淡無奇的人生。為報三顧之任,他誓北伐,結果協助蜀漢超過20年。
這段表達了他的忠心,顯示了他的深厚的忠誠。同時,他自我介紹也突出了這個故事的重要部分。
諸葛亮在《出師表》中如何游說後主?運用了哪些說服技巧?
諸葛亮以多層次方式證明北伐的重要性。在合理層面,從大義、危機、歷史等多方面進行了論證。
在情感上,他用感情和人情這些元素打動人心。這雙管齊下,顏色相關,顯示了他的知識和說服力。
《出師表》在立論方面有何特色?
諸葛亮通過正反對比論證。他運用歷史事件,論述親賢遠小的治國策略。
這呈現出他深刻的理解,很有說服力。
《出師表》的語言風格有何特點?
《出師表》語言精煉美觀,結構緊湊。用詞靈活,顯示諸葛亮的文學造詣。
他的文風雅致,富有啟發性,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《出師表》的主旨是什麼?
《出師表》旨在勸後主多聽忠言,用賢臣,一心團結。以完成北伐、恢復漢室為任務。
諸葛亮論述了種種證據和見解,以顯示他的愛國情操和志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