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勸學》是戰國時期荀子的作品之一。該篇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。荀子認為學習是達到高尚品德的關鍵。
文章首先從語言分析入手,比如「輮」解作「煣」。這樣幫助讀者漸漸了解內容。接下來,我們會討論文章的結構。這包括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技巧。這些技巧讓文章層層深入,論點清晰。
再來,我們將提《勸學》的深層意義。透過分析句子如「君子學不可以已」,我們理解荀子鼓勵人們勤學。他鼓勵研究聖賢之道。比喻「騏驥一躍」展示學習的持久力。
結語,《勸學》寫作充滿意義,文風也很吸引人。本文將幫助讀者理解內容和寫作技巧。這對應對DSE考試非常有幫助。荀子的智慧和古文字的美麗,將在我們的學習中湧現。
新概念中文補習提供全方位的強化課程。無論是課文解析還是建議範文,都有詳盡說明。歡迎訪問GETUTOR中文私人補習(getutor.com.hk/findtutor)尋找最適合你的教師!
學習重點
- 《勸學》是荀子的代表作,強調學習的重要性
- 運用對比和比喻等方法,論證有力
- 善用修辭手法,文章更加生動
- 通過分析字詞和句,理解深層寓意
- 了解本文要點和特色,幫助應對DSE考試
勸學原文與翻譯
勸學原文
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;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。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。雖有槁暴,不復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,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;吾嘗躍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假輿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於物也。
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聖心備焉。故不積蹞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錙銖之行,積以為幣;善跬步,積之至千里。致仕鄉之義士樂育材也,內省不疚,廣施於人,西河之學,彼瀕洮而學,浸潤之譖,猶已在而已矣。吾聞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時施則宜,動則得。先王隆道,垂衣裳,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。庠者,養也;校者,教也。序者,射也。夏曰校,殷曰序,周曰庠,學則三代共之,皆所以明人倫也。人倫明於上,小民安於下。上理而民易使,道得而民莫不從。詩曰:「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」,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。欲報之德,彼德則天,故不億不億,於予何加焉!
勸學白話翻譯
君子說:學習是永不止息的。青色是由藍草提煉而來,它比藍更為出色。冰來自水,但比水更涼。木材經過校矯才真正筆直,以之為車輪可契合方圓之道。即使有部分朽損的木材,也因未經刻畫而不可挺立。木得繩校即笔直,作金打磨即鋒利。君子廣學而自我檢視,這樣干可以做到知行無過。光想一天不如學一刻,站得高不如看的遠。登高挥手,臂不是加長也看得更遠;順风呼喚,聲音並未加大却更為響亮。借車輛而非走路,才能行千里;借舟船而非游泳,才能遠渡江河。君子也沒生得与众不同,善於利用環境才能。
泥土聚山,風雨因此興起;水汇成淵,蛟龍因此生存。累積善行才能發展美德,智慧自然昇華。必須腳踏實地,才可達千里;微累絲絲,最終匯聚成江海。騏驥再快也不過十步;酣馬再多,關鍵在於不舍。小事積累成巨財;良行累積能成就千里。願在田間休身的仁愛之士樂於培植人才,反觀心無愧的自我,樂施於人,學西河者處處可見,儘管遭人誹謗也毅然堅持。擁用可行,放置則失,合時運動方為成功。古人皇帝弘揚道德,示人品行,立學府教化人民。教育應有場所,庠序須設。庠以養人,校以學人。先秦之學有庠,夏秦有序,西周有庠,凡是為了明人倫之道。明君具備人倫之理,則百姓安于底。治理得當,百姓歸從。詩說:「他人有心,我推己及」,孔子言行溫和,以知文感人,以禮規我。報答他人的恩德,這種德天高也,對我有何增益!
原文 | 譯文 | 論證手法 |
---|---|---|
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 | 青色是從藍草中提煉出來的,卻比藍草更青 | 比喻 |
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 | 冰是由水凝結而成,卻比水更寒冷 | 比喻 |
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 | 木材經過校矯才筆直,用它做成車輪,就能契合方圓之道 | 比喻 |
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 | 泥土堆積成山,風雨因此興起;水流匯聚成深淵,蛟龍因此生存 | 比喻 |
錙銖之行,積以為幣;善跬步,積之至千里 | 一點一滴積累銅錢,終成大量財富;善行一步一個腳印,積累至行千里遠 | 類比 |
閱讀原文與翻譯,你會看到荀子如何重視持續學習與廣泛積累的重要性。他用藍青、冰水、木直等比喻,說明後天努力學習能幫助人突破天賦限制,不斷完善自我。並通过累積成就山和積善成德的道理,解釋成功背後的不懈努力。這篇文章表達深刻,論據精湛,引人深思,對後人有很強的啟示作用。
勸學通假字詞分析
《勸學》一文中用了許多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。了解這些詞的真正含義,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全文。
首先,「已」通「止」,表示停止的意思。荀子告訴我們「學不可以已」。 這句話的意思是永遠不要停止學習。
這段話裡的「脩」意為修煉、修習。「讓」則有謙虛、禮讓的意義。荀子認為君子應該向內修身,向外示弱。這樣的人能夠通過修行自身,並展示出謙恭有禮。
勸學古今異義詞 | 古義 | 今義 |
---|---|---|
已 | 停止 | 完畢、結束 |
藍 | 植物藍草 | 藍色 |
知 | 智慧 | 知道、了解 |
讓 | 謙讓、禮讓 | 退讓、聽從 |
明白《勸學》裡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,對於真正理解荀子的想法很關鍵。了解這些詞的本意,才能真正理解荀子的教導。
在閱讀經典時, 耐心地學習, 深刻思考。這樣,你將會有很多收穫,這將使你受益終身。
勸學文章主旨
文章強調學習的好處
《勸學》突出了學習的益處。他說明,透過知識和理性,我們可以提升品德。透過學以致用,可以增長見識,判斷是非。
荀子旨在讓讀者明白學習的重要性。他希望讀者能樂意且善於學習。
文章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
荀子詳細談了正確的學習方式。他認為,持之以恒很重要。特別強調了謙虛好學,反思多於自我。
終身學習是本文的重點。荀子用辯證論證,勸勉我們善待學習。他相信,以正確的態度學習,會讓我們不斷進步。
勸學段落大意與分析
荀子的《勸學》教導世人努力學習。全文分為三個要點,每個都重點勸導。通過分析,我們更了解作者的主旨。
學習之重要性
文章一開始便以多個比喻開場,如「青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」。這些比喻形象地說明學習的重要性。作者告誡,求學是一輩子的事,所以不能放鬆。
善於利用外在條件以提升自我
第二段從平日生活出發。列舉了登高、順風、駕車等例子。這些看似普通的事,其實蘊含深刻的道理。
作者運用具體例子融合哲理,使文章容易理解。
點滴積累方能成就大業
文章的第三段更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成就成功。作者提到,大業需要積累與努力。就像「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」。
這裡運用了排比、對偶等手法,賦予文字節奏感。這樣的寫作手法更顯示作者的深刻思想。
勸學段落 | 段落大意 | 寫作特色 |
---|---|---|
第一段 | 學習之重要性 | 大量比喻,生動形象 |
第二段 | 善於利用外在條件以提升自我 | 舉例論證,將道理與事例結合 |
第三段 | 點滴積累方能成就大業 | 排比、對偶等修辭手法,語言富有感染力 |
透過總體逐句的分析,我們看到《勸學》深切的勸勉。文章由淺培深,展現作者的思想和文學能力。 這種逐段探討的方法,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篇名著。
勸學論證寫作手法分析
在《勸學》一文中,荀子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。例如,他使用了類比和對比論證。這讓他的觀點更具說服力。這些方法讓文章更有邏輯,也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他的看法。
類比論證
荀子善於使用類比來講解他的想法。他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,如藍草和冰水,舉例說學習的重要性。他說「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」,顯示學習的力量。通過這些生動的比喻,荀子的觀點變得更易懂,更易接受。
對比論證
荀子還使用對比論證這個手法。他比較君子和蟹、螾這些動物,談論學習態度。荀子認為,君子應該像蟹那樣利用外物不斷進步,而不應像螾一樣不進取。這種清晰的對比突出了君子的崇高品格和不懈追求。對比法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,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論證方法 | 具體運用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類比論證 | 以藍草、冰水等日常例子類比學習的重要性 | 生動形象,易於理解 |
對比論證 | 將君子與螾、蟹等動物進行對比 | 突出君子應有的高尚品格和學習態度 |
總的來說,荀子運用類比和對比論證使《勸學》更有說服力。他的論點更清楚明白。這讓讀者深入思考。荀子的文筆為後來的作家提供了很多靈感。
修辭寫作手法分析
荀子在《勸學》一文中,運用了多種修辭技巧。這些技巧包括比喻和排比等,使文章更易懂又生動。透過分析他的寫作手法,我們可以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技巧,讓自己的文章質量更高。
比喻
在《勸學》中,荀子常用比喻,把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。比如他說「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」。這句話用藍草和青色來比喻學習,意思是學習能讓人進步。另外他還提到「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」。這裡用冰水比喻學習改變人的性格,說明後天學習的重要性。這些比喻使學習的重要性深入人心。
排比
排比是荀子在《勸學》中經常使用的修辭手法。他用並列的句子表達深刻思想,強調學習的重要性。比如說「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」。文章中還有其他例子,都在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性。
故不積蹞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
這段排比明確表達了積累對於成功的重要性。它突顯了「勸學」這一文章的主旨。可見,排比的運用讓文章更有說服力,更感人。
總之,比喻和排比是《勸學》中重要的修辭技巧。通過分析這些技巧,我們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荀子的智慧。並從他的寫作中獲取經驗,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。
勸學重要考點
《勸學》是中文卷中經常出現的文章。想要拿到好成績,除了讀懂文章核心思想外,還應學會運用自己的知識。你需要提供例子,以證明自己的觀點。以下是幾個你應該了解的題目:
- 你要理解文章中的論證方法,比如青出於藍和君子與螾蟹之別。你要說明這些論證方法怎麼讓文章更有說服力。
- 還有文章用了很多修辭手法,比如比喻和排比,你要說這些手法怎麼讓文章更形象更有意思。
- 我們也應討論荀子的思想和現在社會的關連。他認為學習可以改造我們的內心。你可以結合現代社會來說明這個觀點。
- 最後,比較《勸學》和《師說》的異同。兩者在學習態度上有什麼相似之處?
故君子不恥下問,不恥求益。恥其不修,不因不以聞。不患無賢,患得賢者不多;不患莫己知,患知之者寡。
上面的話說明了荀子的勸學思想。他認為要謙虛,勇於學習。這對 DSE 的答題很重要。你可以結合全文,分析他為什麼這麼認為。再用比喻和排比等手法加強你的論點。
考試年份 | 必考問題 | 答題要點 |
---|---|---|
2022 | 論證方法 | 以「青出於藍」的類比說明學習的可進步性 |
2021 | 作者觀點 | 闡述荀子學以成德、學以入仕的主張 |
2020 | 現實意義 | 結合當今社會,分析荀子勸學思想的借鑒價值 |
總而言之,《勸學》充滿智慧和意思。通過不斷閱讀,梳理重點,你能以其為題,寫出優秀文章。希望你可以在 DSE 中文科取得好成績!
文章結構分析
一開始就強調了學習對我們很重要。然後分別用個人和群體的例子,說明了學習的好處。荀子選擇直觀生動的比喻,如藍染、乘風航海、日積月累,讓深奧的道理立體可見。
荀子的文章結構也很有特點。每個段落都有一個中心論點,簡練而深刻。這樣每段既能獨立閱讀,又能順利連接上下文,使整篇文章連貫流暢。
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聖心備焉。故不積蹞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
文章結尾再次強調說學習是成聖的關鍵。這樣的結構安排,使荀子的重要論點更加突顯,讓人深受啟發。
- 一開始就強調了學習對我們很重要
- 接著分析個人與群體的學習好處
- 使用生動的比喻來增強說服力
- 每段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
- 最後再次突顯學習的重要性
總的來說,《勸學》的文章結構設計巧妙且合理。它對學習的重要性有很深刻的見解。通過研讀這篇文章,我們能提升讀寫和邏輯分析的能力。
作者背景與寫作動機
荀子是一位儒家思想家,生活在戰國時代後期。他的著作《荀子》成為儒家思想發展的重要一環。荀子相信人性本來就有壞的一面。
荀子生平簡介
荀子的本名是況,字卿。他出生於戰國時代的趙國。在他的年輕時期,他留過學的地方包括齊國和楚國。
他跟隨孟子學習。因為他博學多聞,精通儒、道、法等學說,所以成為著名的學者。
荀子曾經擔任過蘭陵令和梁惠王的客卿。晚年,他選擇隱居山林。在那裡,他埋頭著述。他對儒家思想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荀子思想主張
荀子對孔孟學說進行了繼承和發展。他的觀點獨具一格。他認為人性傾向於邪惡,所以需要題約束。
在教育理念上,荀子認為學習是至關重要的。他相信後天的學習可以幫助改變人性,培養道德。
另外,在政治理念方面,他主張禮與法應該並重。他堅信禮儀與法律的結合可以維持社會秩序和和諧。
這些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荀子代表作 | 主要思想 |
---|---|
《勸學》 | 強調學習可以改變人的品性,成就聖賢之道 |
《性惡》 | 主張人性本惡,需要通過後天學習教化 |
《禮論》 | 論述禮的重要性,認為禮是治國安邦的根本 |
《君道》 | 闡述君主治國之道,強調德治與禮治並重 |
勸學一文寫作目的
《勸學》這篇文章体現了荀子對教育的重視。當時社會充滿混亂,荀子深感需要教化。
他相信透過學習,個人能識別善惡,並自我進步。這也有助於社會的穩定。因此,他書寫了這篇文章。
他希望透過《勸學》激勵人們刻苦學習,修身養德,以利社會和自身。總之,荀子的寫作目的主要在於強調教育的重要性。
勸學的現實意義
《勸學》是兩千多年前的作品,成就了今天新的意義。荀子提出了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觀點。這些想法不僅指導我們的生活,也對教育有很大啟發。
勸學一文的現實意義
荀子用「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;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」這個比喻,講述了學習的重要性。他說透過學習,人可以超越自己的天賦,突破極限。這種精神鼓勵我們奮發向前。
荀子也提到了重要的學習態度。他說要善用機會,借助外物來增強自己。「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」知識的廣博和不斷的自我檢視能幫助我們。他們使我們明智地做出選擇。
成功所需的,是堅持和努力。荀子說「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」。這個比喻強調持之以恆的重要性,不論是學習還是其他努力。只有努力不懈, 我們才能成功。
勸學與現代教育理念的關聯
荀子主張學習和教化能改善人性。他認為人天生就有欠缺,但透過學習和修養, 我們可以變得更好,,甚至成為聖人。這種教育方式今天仍然被認為是有效的。
現代教育理念 | 與勸學思想的關聯 |
---|---|
終身學習 | 強調學習應持續一生,與荀子 勸學 借鑒意義 中的「學不可以已」理念一致 |
因材施教 | 主張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,進行針對性教學,呼應荀子善假於物、充實自我的主張 |
知行合一 | 強調學以致用,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,正如勸學所言:「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」 |
教學相長 | 教與學相輔相成,共同進步,體現了荀子 勸學 教育理念 中師生互動、共同提高的精神內涵 |
從《勸學》中我們能學到很多東西。荀子的思想, 包括不停學習、善用外力等, 今天依然有啟發。雖然《勸學》寫於古代,但它的智慧、精神值得我們重視。
DSE 中文範文《勸學》題型分析
在 DSE 中文科考試中,有一篇文章叫做荀子的《勸學》。考生需要好好理解它的內容,掌握關鍵字詞的意思。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。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DSE《勸學》常見的題型和技巧。
理解題
理解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文章內容和詞語意思的了解程度。比如,2019年的一個問題要求解釋「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」裡的「須臾」是什麼意思。考生需要仔細讀文章,理清文章意思,找出重點詞句。還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義。多背文言詞彙,多練習,就能輕鬆應對理解題了。
分析題
分析題要求考生對文中的論點、修辭手法等進行分析。舉例來說,2018年的一個問題讓考生分析《勸學》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,包括比喻、排比、設問等。要想得高分,考生除了要準確識別修辭手法外,還需舉例說明它們的效果。另外,文章結構和論證方法也是分析題的重點。多思考文中的寫作特色,掌握分析方法,運用在練答中。
比較題
比較題通常讓考生比較《勸學》和《師說》的異同。這兩篇文章都是關於勸學,但重點略有不同。《勸學》說學習可以進德修業,而《師說》則講為師之道。比較時,需要細讀兩篇文章,找出共同點,再指出不同處。用例子來支撐你的論證。條理清晰,觀點明確,是取得高分的關鍵。
題型 | 考核重點 | 答題技巧 |
---|---|---|
理解題 | 理解文意、詞語含義 | 把握關鍵詞句,結合上下文分析 |
分析題 | 分析論點、修辭、寫作特色 | 準確識別,舉例論證其效果 |
比較題 | 比較《勸學》與《師說》異同 | 先找共通點,再指出差異,以例證明 |
要想在《勸學》的 DSE 題目中取得好成績,考生要通透地理解文章,靈活運用知識,細心作答。多練習勸學 DSE 題型,熟練掌握勸學閱讀答題的技巧。比如細讀題目、準確理解、精準勸學分析題的論點和修辭手法,發現勸學比較題的異同等。只要努力,必能在考場上有所斬獲!
寫作應試要訣
多運用修辭技巧
使用恰當的修辭手法能夠讓文章质量大幅提升。比如,比喻和排比讓文章生動有趣。在翻譯文言時,用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」這個比喻,非常貼切。
這些修辭方法能夠提升文章的表現力。
熟記相關詞彙及文言知識
最後,熟記課文中的關鍵詞彙和文言知識很重要。文言文中有一些比較困難的詞,正如「吾」「予」有不同意義。「生」「性」也有不同讀音。
熟記這些詞彙有助理解文意,避免在考試中出錯。另外,多學文言中實詞虛詞的知識,可以提高寫作能力。
考核要點 | 具體方法 | 勸學示例 |
---|---|---|
論證方法 | 類比論證、對比論證 | 以藍草和青色的關係類比學習和進步 |
修辭手法 | 比喻、排比 |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比喻 |
詞彙知識 | 古今異義詞、通假字 | 吾通予、生通性 |
要在勸學議論文中脫穎而出,考生必須全面提升能力。包括論證、修辭和語言等多方面。另外,多做勸學模擬試題練習,並及時總結寫作要點。
相信這樣做,能在考試中表現優秀,取得好成績。
結論
荀子的《勸學》以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比喻表達了學習的意義。他鼓勵人們持續學習,以提升自我。通過研讀這篇文章,我們能理解古人智慧,並從中吸取人生寶貴經驗。
透過思考《勸學》,我們學到了很多。比如說,面對無限的學問,應該居安思危,踏實前進。要像蟲蟻一樣堅持努力,學習是通向成功的途徑。
悟《勸學》的真諦,讓我們時刻自我勉勵,不停進步。如果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,可以考慮參加DSE中文科。GETUTOR中文私人補習提供免費老師配對,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。一同踏上學習之旅,見識世界的廣闊,成就輝煌未來。
荀子 勸學 工作紙
1. 解釋以下詞語的意思:(4分)
a) 蓬生麻中: _______
b) 青,取之於藍: _______
2. 將以下句子譯成白話文:(4分)
“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。”
3. 文中用了哪些自然現象來比喻學習的過程?請舉例說明。(4分)
4. 解釋”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”這句話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作用。(3分)
5. 作者認為學習應該具備怎樣的態度?(3分)
6. 文章中提到”螾無爪牙之利”,這個比喻說明了什麼道理?(4分)
7. 將以下句子譯成現代漢語:(4分)
“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”
8. 簡述本文的主旨,並分析作者如何通過多種比喻來論證自己的觀點。(4分)
FAQ
《勸學》的作者是誰?
《勸學》的作者是荀子,他是一位古代儒家思想家。荀子認為人性本來是壞的,但可以透過教育改變。
《勸學》的主要論點是什麼?
主要論點是勉勵大家要堅持學習,成為聖人或君子。文章說明了學習的目的,學習的優點,還有正確的學習態度。
《勸學》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?
《勸學》用了很多比喻和對比論證。他借用物象,像藍草和冰水,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。再透過對比,描繪出君子應有的學習姿態。這些方式有效增強了論述說服力。
《勸學》有哪些修辭手法?
文章中巧妙運用了比喻和排比。比如「青出於藍而青於藍」以藍草和青色來比喻學習。另一句是「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」用排比鋪陳,顯示積累的力量。這些修辭手法讓文章生動、深刻。
如何理解「青出於藍而青於藍」的意思?
「青出於藍而青於藍」運用了類比法。它比喻學習如何讓人不斷提升。這個比喻源自藍草製青色的過程,藍草勝過青色,表達了學無止境的真理。
《勸學》出現了哪些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?
篇中提到些許古今異義詞,如「已」通「止」,表示停頓;「青」顏色通「藍」植物;「知」類比「智」等。了解這些詞的意思,對理解文章很重要。
《勸學》的寫作結構有何特點?
《勸學》結構有條理,前後呼應。開頭提及學習的重要性,中間從不同角度闡述,最後再次討論學習之重。全文結構清晰,論述層層深入。
《勸學》對現代社會有何借鑒意義?
即使跨越千年,《勸學》裏的智慧依舊適用。文章提倡的學習態度,以及優良品德對生活的指引,仍然有啟示。荀子強調教育改善人性的概念,亦對當下的教育有啟示。可見《勸學》的價值,長存於今。